廠商砸下銀子建構起美麗廣告的幻影,消費者並不是只有接受的份。一群消費者藉網路串連,組成保養品的「測試部隊」,在網路上公布親身測試報告,挑戰種種抗老、抗氧化、美白的廣告神話。她們說,最大的收穫是:百貨公司周年慶的狂購潮中,她們理智多了。
「磁解水」、「天然植物萃取」、「活化細胞」、還有各種酸,堆起美容化妝品的專有詞彙,越高深就越名貴,等於行銷利器;但發行「我好漂亮」電子報的美容評論者黃文香說,在被業者的「專有名詞」唬得刷卡購買之前,最好先弄清楚,小字印得密密麻麻的成分,到底是什麼玩意兒,女性產品的「偽科學」比比皆是。
一群因評析化妝保養品的電子報而結合的網友組成「測試部隊」,每個月定期聚會,評析使用過的保養品成效,並公告周知,以消費者力量反制業者的廣告。
「測試部隊」隊長是東吳大學經濟系大四學生呂宜珮,她說,愛美的女生也要有科學精神,「雖然美美的廣告真的很令人動心」。她測試過的產品有香奈兒、台鹽產品等,她發揮課堂上求知精神,美容筆記本上,詳細紀錄試用的感受與前後變化。聚會時還帶男朋友一起研究。
在公家任職資訊工程師的郭桂月也是測試部隊隊員。她說,她不怕當新產品的「白老鼠」,因為產品都是上市的安全產品,測試只是分享經驗罷了;但她由此養成看產品成分,「什麼酸含百分之幾」,變得理性多了。
測試部隊的發起人是常在網路上理性分析名牌化妝品成分的電子報作者黃文香,她常被網友誤以為是化工專家,其實她是學音樂的。她說,留學澳洲期間,她曾為了要好好在新加坡逛免稅店,告訴母親的返家日期是延了三天,連樟宜機場也未踏出,就狠狠逛了兩三天。店員還問她:妳一直沒趕上班機嗎,怎麼還在這兒?
黃文香說,她原本也相信各式保養品的美容效果,但愈深入探究成分,就發現,其實「沒有那麼神」。她舉例,美白產品成分不外是維他命C、醣甘、熊果素、麴酸等,政府法令會規定一度的濃度與含量,各家產品成分不會差別太多,「幾千元的產品就比幾百元的好?未必。」但成分說明中的「誘導體」、「衍生物」、「維他命複合物」等堆砌的術語,加上銷售員的勸說,就常令消費者神往。
自稱「毒舌派」,在電子報裡批評起名牌化妝品毫不猶豫的黃文香,直言產品缺點不留情,卻受到許多女性網友的「擁戴」。她曾批評,某牌天價保養品若真能達到它所宣稱的集種種優點於一瓶,「該集團為何不乾脆停止其他產品研發,專心銷售這一瓶可以救全世界女人一張臉的產品就好?」
黃文香號召網友成立「測試部隊」,可以讓更多產品功能現形。結果有一百多人報名,後來只錄取卅名隊員,定期依主題測試產品,包括抗老、控油、保溼、美白等等,幾個人用同一種產品,並撰寫報告,公布在電子報內。
|